一、数据库设计数据库的流程
一.数据设计流程模型
1.现实世界的实体模型通过建模转换为信息世界的概念模型(即E-R模型)
2.概念模型经过模型转化,得到数据库世界使用的数据模型(在关系数据库设计中为关系模型)
3.数据库模型进一步规范化,得到数据库结构模型
1. E-R(entity-)模型图
1.1 E-R图的组成要素:
• 实体(entity)显示世界客观存在,并区别于其他对象的“事件”或“物体”
• 属性(attribute)每个实体的特征
• 主键(key) 能唯一区分实体的属性
• 联系(relationship)实体与实体之间的联系,有1:1,1:n,m:n
2 E-R图转换到关系模式:
对于E-R图中每个实体,都应转换为一个关系
该关系应包括
◇ 对应实体的全部属性,
◇ 并应根据关系所表达的语义确定哪个属性或哪几个属性组作为“关键字”,关键字用下划线标识。
2.1 关系模型中常用的概念:
◇ 关系:可以理解为一张二维表,每个关系都具有一个关系名,就是通常说的表名
◇ 元组:可以理解为二维表中的一行,在数据库中经常被称为记录
◇ 属性:可以理解为二维表中的一列,在数据库中经常被称为字段
◇ 域:属性的取值范围,也就是数据库中某一列的取值限制
◇ 关键字:一组可以唯一标识元祖的属性,数据库中常称为主键,由一个或多个列组成
◇ 关键模式:指对关系的描述。其格式为:关系名(属性1,属性2,… …,属性N),在数据库中成为表结构主键用下划线标出
2.2 E-R图转换到关系模式
1) 1:1联系
2) (1:n联系)
3) E-R图转换到关系模式(m:n联系)
3. 数据库设计规范化,得到数据结构模型
1)第一范式(1nd NF)
1. 第一范式的目标是确保每列的原子性
2. 如果每列都是不可再分的最小数据单元(最小的原子单元),则满足第一范式。
2)第二范式
1. 如果一个关系满足1NF,并且出任何一个非主键字段的数据都要依赖于主键字段,则满足第二范式(2NF)
2. 第二范式要求每个表只描述一件事情
3)第三范式(3rd NF)
1. 若一个关系满足第一范式(1NF)和第二范式(2NF),任何两个非主键字段的数值之间不存在函数依赖关系,则满足第三范式(3NF)。